365bet注册_速发365app下载_365娱乐app官方版下载农业农村厅 农经杂志三农视点 高标杆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365bet注册_速发365app下载_365娱乐app官方版下载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高标杆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浏览人数: 2022-05-31

          自2021年入围全国首批100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以来,东台市坚定扛起探路先行、创新引领的重大使命,坚守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底线,繁荣发展乡村产业,强化科技装备支撑,全维度全链条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坚持调结构,彰显特色产业优势

          提升基础设施保障粮食安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粮食面积、产量“双不减”要求,大力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突出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整镇、整村推进和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后配套的要求,积极推行土地流转和平田整地,2021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0.9万亩,入库总面积达130万亩以上,居全省前列。粮食种植总面积221.6万亩,总产达102.3万吨,连续八年达百万吨以上。优化主导特色产业体系,稳定重要农副产品种植规模,瓜菜总产超400万吨,生猪、家禽年饲养量分别超140万头、6617万只,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达13.2万吨、35.5万吨和19万吨,为长三角及周边地区农产品稳定供给提供坚实保障。

          建好农业园区引领产业集聚。坚持园区带动“拓规模”,18个现代农业园区“一镇一品”差异发展,引领研发、营销、农旅等全产业链升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入无损测糖西瓜分级分选线,提升东台西瓜标准化程度,稳步迈入高端市场。五烈园区加快实施稻米“接二连三”工程,推广优质食味稻米品种,推行“东台大米”订单生产,规模突破10万亩。南沈灶果蔬椒乡、许河翠玉润圆等园区带头落实瓜菜稳产保供,重抓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东台获评全省首批绿色蔬菜产业特色市。富安茧丝绸、头灶保尔花卉、溱东芦歌笋语等农业园区加快扩能升级,促进高档茧丝、精品花卉、生态水产等特色产业发展异彩纷呈。

          延伸加工链条促进产业升级。坚持龙头拉动“增效益”,瞄准农业和食品工业发达地区,开展针对性招商,鼓励精准建链补链强链,引领高端设施、精深加工、前后配套、科研机构发展。实施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工程,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15家,其中省部级以上龙头企业17家,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农业板”挂牌企业13家,加工产值突破600亿元。聚力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试点,织密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网络,中农联云仓农商城项目投入运营后,冷链仓储规模将扩大到60万立方米,促进农业全价值链提升。

          坚持快转型,树立品质农业标杆

          培优质量品牌促转型。稳步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深化规模主体入网监管行动,引导入网监管主体超4000家,新增入网主体、可追溯产品数量等多项指标全省领先,绿色优质农产品覆盖面稳步扩大。立足抢占长三角终端市场,放大“东台大粮仓”区域公用品牌效应,开办农产品形象店、直销店和直供窗口161个,合建长三角优质农产品直供直采基地19个,弶港文蛤、弶港泥螺新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总数达9个,“东台西瓜”蝉联“全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并跃升第一名。

          强化科技赋能促转型。用活用好2家院士工作站、3家全国种源中心、23个省级涉农研发平台,促进科技驱动赋能。围绕种业振兴,重点抓好种业基地和企业培育,西瓜、甜叶菊等省级优势种苗中心加速提档升级。大力开展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和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提升“两大行动”,突出特色优势产业“机器换人”,重抓设施种养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培育,“用机械化力量突破西瓜种植瓶颈”入选部级典型案例。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融合发展,健全信息服务机制,全市建成38个智能农业示范点,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达75%以上,获评“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市”。

          坚定绿色发展促转型。着力推进面源污染整治,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全面打好农业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畜禽粪污、秸秆、农膜资源化利用巩固提升行动,倡导秸秆离田利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8%以上。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健全农药废弃物市镇村三级联动回收体系,化肥农药实现“双减”目标,大户农药包装回收率达90%以上。以全国绿色种养循环试点为契机,培植15家社会化服务组织,打通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全面普及规模养殖场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创建省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5家,生态健康养殖比重超80%。

          坚持促融合,创建强村富民典范

          培育产村融合新业态。深入推进“产村融合”,加速乡村农旅、农村电商等新型产业发展,拓宽强村富民渠道。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打造形成以艺术红庄、孝贤临塔、巴斗渔乡等为代表的“8镇11村”美丽乡村示范区,引领休闲农旅、体验农业等蓬勃发展,创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大力发展东台本土瓜菜主题的休闲食品、特色餐饮、创意产品加工,形成特色伴手礼、纪念品等系列产品,打造“一园一特、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乡村休闲旅游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借力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积极引导各类主体与京东、苏宁易购等大型电商平台开展广泛合作,支持电商产业园集聚发展,鼓励农产品网上交易,全市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36亿元。

          壮大农业经营新主体。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引导种养大户向家庭农场升级、向合作社靠拢,全市县级及以上示范家庭农场总数突破200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达36家,入选省级家庭农场典型案例1家。开展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坚持示范社创建和“僵尸社”清理“两手抓”,培育发展县级以上示范社达36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8家,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提升,有效推动产业强村富民促增收。积极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全面深化物技结合,拓展良种共育、农机作业、订单生产、烘干贮藏、产销对接全产业链服务,创新为农服务的“时堰模式”,获全国“金扁担”奖。

          构建富民联结新机制。探索示范区建设与各类主体、小农户同步发展、共同富裕联动机制,加快构建以市农投公司为龙头、镇农投公司为骨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肌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重点发挥市农投公司龙头引领作用,领办实施示范区重点工程项目,通过土地入股、金融杠杆撬动,探索“农投+基地+农户”增收模式,村企联建项目实现全覆盖,优秀示范项目占比逐年提升。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等联合产业链各环节主体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和农民增收致富,全市建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2家,其中新建省级示范4家。2021年底,全市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5万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7万元。

          坚持聚要素,确保示范创建质量

          健全体制机制。盐城和东台两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区创建,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高标杆推进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东台市成立由市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示范区创建关联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晰各成员单位责任分工,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凝聚创建合力。

          突出政策扶持。东台市积极整合农业高质量发展“16条”、农业招商“12条”及强村富民“8条”等系列惠农政策,加紧完善出台支持示范区创建专项意见,全面提升示范区财政投入、资金、土地等供给水平。重点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担保贴息、以奖代补、风险补偿等措施,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示范区创建。设立示范区创建专项奖补资金,2021年对新获评盐城市4A级以上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新创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主体以及盐城市级星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发放奖补近亿元。

          注重人才支撑。以盐城市黄海明珠人才计划为契机,东台市多措并举招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建强示范区创建人才队伍。积极实施乡村人才培育“百千万”工程,建设乡土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省级乡土人才传承基地。着力优化基层头雁队伍,每年遴选一大批“双强”型人才和综合素质好的优秀人才进入村委会班子,遴选128名机关中层干部到经济薄弱村任“第一书记”,组建700余人的乡村后备人才队伍,增强乡村发展后劲。建立健全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满足青年农民职业能力提升需求,联合高校试行农民本科学历教育,建成市级农民田间学校20余个,其中省级农民实训基地3个,每年培育高素质农民带头人1000人以上。


        来源:202204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点击进入首页